視頻:《開羅宣言》發表70周年:釣魚島的前世今生  來源:中央電視臺
  中新網12月2日電 1日是《開羅宣言》發表70周年紀念日,境外媒體分析指出,開羅會議及宣言對戰後東亞乃至世界秩序之影響並非過去式,而是現在進行式。分析說,一切都是因為此事不但對中國現代史,對兩岸關係的未來,對臺灣的歸屬,甚至對當前的東海變局,都曾經或將會產生重大影響,值得深入探討。
  兩岸應連手“抗日”
  對於大規模紀念《開羅宣言》,臺灣《中國時報》1日發表評論說,一切都是因為此事不但對中國現代史,對兩岸關係的未來,對臺灣的歸屬,甚至對當前的東海變局,都曾經或將會產生重大影響,值得深入探討。評論呼籲,兩岸應正視與正確解讀歷史事實,共同構建統一的史觀。
  香港《大公報》2日文章稱,兩岸雖然以不同的形式進行紀念和研討,但目的都是一樣的,就是要理直氣壯地告訴全世界:《開羅宣言》確認了臺灣及包括釣魚島在內的附屬島嶼是中國的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任何意圖竊取中國領土、顛覆二戰後建立起來的亞太地區和平秩序的國家,必受到中國人民、乃至全世界熱愛和平人士的嚴厲譴責,中國政府也必以實際行動捍衛主權和國土。
  文章表示,對於日本右翼分子而言,《開羅宣言》如芒刺背;對於“台獨”分裂勢力而言,《開羅宣言》好比“緊箍咒”。所以,這70年來,日本和臺灣地區一些別有用心的政客對《開羅宣言》極盡誣衊、抹黑之能事。由此可見,兩岸舉行《開羅宣言》紀念活動,相當具有現實意義和針對性。
  近5年來,兩岸關係實現重大轉折,從緊張動蕩走向緩和穩定,取得交流合作、協商談判的重要成果,呈現出和平發展的新局面,使“台獨”的生存空間進一步縮小。所謂的“臺灣地位未定論”在島內已幾乎沒有市場。
  文章說,兩岸共同維護《開羅宣言》的權威,不僅為了緬懷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更為了發揮《開羅宣言》匡扶正義、嚴懲侵略的法律武器作用。去年日本政府在東海掀起“國有化釣魚島”的滔天惡浪,今年又拋出“侵略無定義”的謬論,在“戰敗日”更拒絕反省。
  文章呼籲兩岸同胞應攜手同心,共御外敵,堅決維護國家領土完整。
   關於《開羅宣言》的國際法效力
  《大公報》2日評論文章指出,由於《宣言》不是以條約的名義發表,學界對其在國際法上的效力問題有爭議。又因《宣言》關乎二戰後國際秩序的安排,可謂茲事體大,實在有必要從國際法的角度加以辨析。
  70年前,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前夕,中、美、英三國領導人在埃及開羅發表了《開羅宣言》,確認了日本發動對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的侵略性質,同時三國宣示了協同對日作戰的宗旨,承諾了處置日本侵略者的安排。主要內容有:
  一、三大同盟作戰之目的在制止及懲罰日本侵略,並剝奪其自前次世界大戰在太平洋上所占奪之島嶼;二、使日本竊自中國之領土如東北、臺灣、澎湖等歸還中國;三、在相當時期予朝鮮獨立。
  以上三點為《開羅宣言》精神,但在宣言的文字上還有“日本亦將被逐出其以武力或貪欲所攫取之所有土地”之規定,結合內容中明確寫道:“使日本竊自中國之領土如東北、臺灣、澎湖等歸還中國”的文字,頗有對日本發動戰爭的行為實施處罰的意味。
  而且《宣言》的精神又由兩年後的《波茨坦公告》直接承繼下來。《波茨坦公告》於1945年7月26日由美、英、中聯合發表,蘇聯政府於同年8月3日聲明,正式參加《波茨坦公告》。公告共13條,其中第八條對日本的領土作出明確規定:
  “《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且日本之主權必限於本州島、北海道、九州島、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
  文章說,很明顯,與《開羅宣言》一樣,《波茨坦公告》乃是一個對近代日本軍國主義對外擴張行為實施懲戒處分的檔。至於其是否具有國際法的法律效力?則必須結合歷史事實及國際法的法理來加以評判。
  文章表示,《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公告》雖不屬國際法上的立法條約或處分條約的類型,但它的精神及其規定又被戰後各國與日本簽訂的各類條約(包括處分條約與立法條約)所遵循和落實。
  可見,從歷史事實來看,《宣言》與《公告》雖非以“條約”命名,但其法律效力遠高於戰後的各類處分條約和立法條約,甚且成為日本與各國簽訂各類條約所務必遵守的原則。所以《宣言》與《公告》的法律效力是不容置疑的,否則它便不會為戰後各類對日和約所遵循。
  開羅宣言對中國的現代意義
  香港《明報》2日文章稱,12月1日是《開羅宣言》發表70周年,近日兩岸都各自舉行相關紀念活動。馬英九發表演說,強調臺灣根據《開羅宣言》從日本殖民地回歸中國,否定爭論不休的“臺灣地位未定論”。不過,文章認為“開羅宣言”在今天的意義不止於此。
  其一,開羅會議加速中國抗戰勝利與日本戰敗,並確立戰爭結束後的中日定位,即一方為戰勝國,另一方為戰敗國。開羅會議中,三國軍事代表達成合作共識,此對中國最後取得抗戰勝利帶來直接影響。同時,會議達成對戰後日本的處置包括非軍事化共識,也導致日本在戰後長期處在一個“非正常國家”狀態,並延續至今。
  其二,確定中國躋身“世界四強”(美英蘇中)之地位。會議前一個月,在莫斯科四國宣言發表,中國四強地位雛形確立。該地位在開羅會議得到美英進一步確認。換言之,中國之所以有今日的世界地位,其源頭來自於70年前的開羅會議。
  其三,宣言決定或影響了戰後中國對相關領土的處置權。包括一,收復包括東北四省、遼東半島、旅順大連、臺灣澎湖、西沙南沙等失地;二,宣言成為中國主張對釣魚島聲索權之依據;三,擁有對琉球歸屬之異議權。
  文章表示,開羅會議及宣言對戰後東亞乃至世界秩序之影響並非過去式,而是現在進行式。  (原標題:《開羅宣言》的國際法效力及對中國的現代意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u97zuip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